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小学教学
课 题 名 称 “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陆静 杨莉萍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开 题 时 间 2021年6月8日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二一年三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21年6月8日上午8:30 地点:横林实验小学 评议专家:龚国胜、陈兰萍、何运耿 参与人员:经开区各小学区级或市级备案课题的课题组长及部分教科室主任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题目: “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朴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确立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课堂特征,构建起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朴真课程的教学理念,从而为文化立校、文化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构建本校特色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朴真课堂”,探索出一套体现“朴真”文化基本精神的具有学科特色和各种课型特点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型以及实施策略,并建立起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培养一批科研知识和能力并重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骨干。 (三)研究内容: 1.“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文献研究。 研究重点:以“文化视域”“新样态”“课堂教学样态”等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2.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研究重点: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照已经初步制定的《南塘桥小学“朴真”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调查,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朴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为课堂范型的确立提供依据。 3.“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课堂特征的研究。 研究重点: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基于“朴真”文化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内涵、精神、基本理念、价值追求以及主要特征,形成本校特色的认识和话语,也为课堂范型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4.“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范型的研究。 研究重点:在对各学科课堂特点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课堂特征,确立具有学科特质的课堂范型,由于学校人员有限,计划先从语、数、英三个主要学科以及科学学科入手,构建各学科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范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使课堂范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5.“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实施策略的研究。 研究重点:在课堂范型确立的基础上对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并形成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 6.“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评价的研究。 研究重点:基于“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基本精神,改进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的研究。将根据研究确定的“朴真”文化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范型和教学策略,研究制定“朴真”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指导以及学生学习效能的评价,并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调查,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朴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为课堂范型的确立提供依据。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设计和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形成朴真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教学策略。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课题计划,调整实施方案。 (五)组织保障: 我们不仅把《“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而且把它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特色,实施课程整合的突破口。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切实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由分管教学、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以及课程中心主任任组长,负责协调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以及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核心小组,负责方案设计、教学资源的研发、校本教材的研发和编写,实施过程的指导、调控、检查、评价等。 组长: 陆静:全面负责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负责课题方案及课题报告的撰写。 杨莉萍:协助进行课题研究日常事务的协调工作,各类活动的组织工作,通知、精神的上传下达。 核心成员: 封银萍:科学课堂范型的研究 赵玉凤:语文课堂范型研究 梁燕:数学课堂范型的研究 刘霁红:英语课堂范型的研究 朱艳:课前导学单、课堂探究单及课后分层作业单的设计,课堂实践。 刘畅:课前导学单、课堂探究单及课后分层作业单的设计,课堂实践。 吴菊芬:课前导学单、课堂探究单及课后分层作业单的设计,课堂实践。 居晓丹:课前导学单、课堂探究单及课后分层作业单的设计,课堂实践。 (七)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2021.1——2021.3)准备阶段 完成课题申报,成立课题小组,构建行动网络,梳理相关文献与类似研究,确定课题开发的推进路径与方法,并对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初步的动员和培训。 第二阶段(2021.4——2023.6)实施阶段 课题核心组为主,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协作,全面深入开展实践研究,每学期资料汇总,开展教学实践、开发课题资源、收集各类案例,进行相关量性、质性研究。 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再次学习相关文献,并附写相关的感想,形成文献综述。(2021.4——2021.6) 2.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课堂现状,为“朴真”文化视域下新样态课堂特征的确立提供依据。(2021.5——2021.6) 3.在前期文献研究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课堂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分学科,分课型探索新样态课堂教学范型,以及各学科各课的“三单”设计(课前导学单、课堂探究单、课后分层作业单)。(2021.9——2022.6) 4.修改完善“朴真”课堂的评价表。 (2022.7——2022.8) 5.对初步形成的课堂范型进行课堂实践,通过课堂研讨、评价等方式形成相应的策略,并根据课堂范型不断地对已有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构,形成最终的教学案例集;同时对“三单”的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校本教材。(2022.9——2023.6) 第三阶段:(2023.7——2023.12)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进行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撰写课题报告。 2.编印“‘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研究”的研究论文集。 3.编印校本教材:《“朴真”课堂“三单”设计集》。 4.编印《“朴真”课堂教学设计集》 5.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八)经费分配: 1.课题组成员的“走出去,请进来”可使用学校的教师培训经费。 2.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中有专门对课题研究进行奖励的部分。 3.对于课题研究中书籍资料等的购买,学校也有专门的经费, 4.课题研究积极的老师还有教科研积极分子的荣誉奖励,也有专门的奖励基金。 (九)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限5项): 文献综述《“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研究文献综述》 案例集《“朴真”课堂教学设计集》(语数英和科学各一册) 校本教材《“朴真”课堂“三单”设计集》(语数英和科学各一册) 2.最终成果(限3项): 课题报告《“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研究》 论文《“朴真”课堂范型的构建与实施》《“朴真”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
|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课题思路较清晰,方案的撰写也较规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课题题目建议微改:题目是“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实践研究,说明课堂范型已经存在了,需要来实践,而现在课堂范型还没有,需要来构建,所以,题目应该改成“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构建研究。 2.概念界定还需进一步清晰和科学化:概念界定中对课堂教学旧样态的描述说得太极端,建议去掉,可直接界定“新样态”;概念界定中,课堂教学的新样态即“五真”课堂,可“五真”如何体现?可以把课题中提到的“三单”的设计放入概念界定中,这样,对课堂教学新样态的界定就清晰了。 3.研究内容中序号还需调整:内容第三点分为了两点,分别是“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课堂特征的研究和“朴真”文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的课堂范型的研究,这可以作为研究内容的第三点和第四点。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