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最近更新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排球训练中的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魏虎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概念界定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特定的娱乐性、教化性、趣味性、竞争性、普及性等为特点的实践性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既融合了游戏的趣味性元囊,又保留了体育运动的特征,它不但能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游戏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合作精神的激发,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游戏性与趣味性,使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有趣的学习。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在娱乐中传授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完善学生的品格,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排球训练”、“排球游戏”、“游戏化教学”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出有关排球游戏化教学的相关资料。

有关小学排球训练的研究不多,有75篇,仅占排球训练相关研究总量的3%。。原因可能为:众多城市的排球传统学校较少,很多小学都未开展课余排球训练,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校体育课中的排球运动为主。

有关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有6616篇,有关排球游戏的相关研究有231篇,而关于小学排球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极少,仅有3篇。原因可能为:在传统体育教学或者训练当中,趣味性总是被大家忽略的,兴趣是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而这一方面近几年才在体育教学中得到重视。

国内致力与游戏教学的专家与教授层出不穷。徐本力在《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中就提出:游戏教学和兴趣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模式,采用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训练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与一般体育游戏的区别是:排球游戏化各种趣味性练习的基本素材均来自该运动各种专项身体素质或技术战术。游戏化练习的目的是借助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特点和形式,促进专项运动素质的增长和技术技能的掌握与形成。是一种特殊的、适合于小学课余排球训练的模式。

曹金在《体育游戏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中,对小学生排球教学“游戏化”理念的提出,源于对排球教学现状、特点、难点的分析与研究,以及对排球运动木身游戏性“基因”元素的深入认知。通过剖析排球教学“游戏化”的内涵等理论依据,体现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价值功能。同时对排球训练“游戏化”练习设计原则、程序等具体阐释,为这一训练模式的实践与运用,提出了指导性思路与方法。

金钦昌在他的学术著作《学校体育学》当中提出了游戏教学法的观点,其游戏法的规则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活动开展游戏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可以解决小学生课余训练中厌学厌练的问题,对小学生课余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谢长林在《对排球游戏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的思考》中提到,排球游戏作为一种排球教学与训练的形式,它把一般的活动性游戏和排球运动木身的基本规律结合起来,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特点,能够营造身心活跃、兴趣盎然的排球教学与训练的氛围,有利于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排球教学和训练活动。

季浏、汪晓湛等其他学者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中曾指出,游戏化的训练方法抓住了学生在少年儿童时期特有的身心特点,利用不同方法促进学生专项技能的掌握,对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起推动作用。马斌系统分析并总结了游戏化的训练模式从木质上改变了已有的训练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竞技状态,对培养其意志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游戏化的训练模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

国外研究现状:

马特维也夫在《运动训练原理》中提到,体育游戏的心理功能绝不仅仅局限在促进小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挖掘更多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就需要教师准确识别学生心理的特点,遵循发展的规律,进行精心的选编和设计,方能将体育游戏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并积极影响着学生在校时期的注意力,反应速度,思维活跃度,记忆力和想象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约翰。赛耶尔,克利斯托弗康诺利在《体育竞赛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强化训练》上指出,“在一种行业中爱好与能力的一致性”的观点,其结论为,不能忽略热情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热情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最初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会贯穿从接受到学习再到掌握的全过程,并与学习接纳的能力成正比,无论是在起初的知觉,中期的思维模式,后期的记忆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心里印记,所以,学生对一门课程持有的积极态度对诸多心理特性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正面推动作用。

研究价值:

国内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证明了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的存在的必然性,发展的客观性及实施的有效性,为本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但是关于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排球训练中的实践研究较少,不能进一步探究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排球训练中的实施步骤与具体成效。基于上述认识,设想以游戏化教学对小学生排球训练展开实践研究,以期拓展小学排球训练理论硏究空间与视角,丰富小学排球训练设计思路与手段,提高小学排球训练质量。

 

(三)研究目标

1. 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情景,角色及竞争方式,创设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氛围并通过游戏化教学的引入、游戏化教学的进入、游戏化教学的体验、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四个程序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较为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2. 根据排球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在实际教学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富有趣味性的排球游戏化教学方法并应用在校本课程中。

3. 构建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并主要通过实验证其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新体育教学模式探索,丰富体课堂教学,为推动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 排球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排球教学的区别于比较

在游戏化模式下的早期排球训练理论中,探讨了小学生排球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挖掘小学生对排球训练的兴趣爱好和传统训练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在排球训练过程中的枯燥性、难度性、竞技性,有助于早期排球训练游戏化理论本身的深入研究。

2.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排球训练中的内容设计:

2.1发展灵活性、速度素质的游戏设计

2.2提高排球兴趣和熟悉球性的游戏设计

2.3提高基本技术的游戏设计

3. 排球教学训练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条件与途径

在排球训练过程中,采用游戏化的方法与理论,结合小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体运动能力,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与之对应的针对性训练。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用排球训练、排球游戏、游戏化教学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排球训练游戏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论文的研究、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 问卷调查法:根据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咨询专家、学者的意见后,设计“排球训练游戏化在校园开展的初步实验研究的调查问卷, 对南塘桥小学的排球训练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

3. 教学实验法:从排球技术教学的规律与特点以及游戏的功能与作用出发,通过排球游戏化教学实验进行对比研究,以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间的教学效果与差异,证实排球技术的教学采用游戏化有助于提高排球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限为1年,起止时间:20219—2022年6月,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准备阶段:组织课题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农村小学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了解程度与喜爱程度以及农村小学开展排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形成一篇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运动技能培训,整理各种排球运动开展形式以

及内容。

2)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手段,在排球教学训练中展开实践。

3)以各年级为单位,通过各种手段改善指导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4)定期收集教师开展活动的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及反思,组织教研活动,进行分析,及时积累研究资料,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度。

5)完善课题网页,根据收集资料及时调整合改进研究方案,提高策略的有效性。

总结阶段:

根据研究的具体成果进行分类、汇总,形成文本资料集,同时将优秀的策略、组织形式、指导方法、教学内容等在区域内推广,行专题网站。撰写总结报告,申报课题研究成果。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 有效提高排球课余训练的质量

传统的排球课余训练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在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从而使训练具有枯燥性,难度性和竞技性,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课余训练中来。游戏化训练模式是对排球课余训练现状、特点、难点加以游戏的元素进行的训练,目的是借助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特点和形式,所设计的游戏性练习在训练中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排球课余训练,不断地思考游戏中基本技术的运用与掌握,从而提高排球课余训练的质量。

2. 丰富排球课余训练设计的思路与手段

将排球课余训练中较为实用的基本技术与游戏结合,从内容到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按照排球课余训练基木技术的特点要求,进行移植改造,使新设计的游戏性练习符合排球课余训练的实际需求,从而丰富排球课余训练设计的思路与手段。

3. 强化小学生参与排球课余训练的参与热情和动机

兴趣是动机发芽的胚胎,动机是兴趣的生命力延续,也是兴趣的外在表现。在小学生初步参与课余排球基础训练阶段,以充满趣味的游戏化训练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各种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就会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强化参与热情,以直接兴趣为动机,从而使小学生参与课余训练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成为重要的动力性因素。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农村小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报告




小学排球训练游戏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最终成果(限3项)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排球训练中的实践探究

论文




排球校本课程

课程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