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最近更新
朱丽雯课例《山行》
发布时间:2022-11-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邓淑兰

课题(课时)

古诗三首(山行)

执教者

朱丽雯

课型

精读

所属册数

如小学语文部编版第九册

执教班级

2

日期

9.18

研究主题

基于全息视域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内容分析

《山行》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寒山”“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古诗描写生动,语言凝练,意境之美跃然纸上。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学习古诗的经验,此时正值秋天,学生也比较喜欢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六、当堂训练。

1、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  石径斜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关于多种形式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1.整体建构古诗词教学内容:知人论世;依托文本;聚焦手法2.创新运用古诗词教学方法:趣味讲解,理解诗意;多样读诗,体会诗美;创设情境,感悟诗韵。3.科学开展古诗词教学实施:明晰诗意;研究诗韵;体悟诗律;领会诗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