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反思
居晓丹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重难点是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大小和进率,并初步学会解答购物活动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首先导入情境图商场购物,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入手,利用羊羊运动会结束了,村长要为大家买奖品开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认识人民币、换算人民币、付人民币等活动做铺垫。然后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生活中使用小面额人民币购物的经验,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辨认1元、1角、1分等人民币,既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了提升。随后我安排为人民币分类的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为下一活动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提供基础。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这一课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设置了买价格为1元的练习本,而且付的钱要正好的情境。我先让学生思考付10张1角可以吗,我们讨论得出这样付钱是可以的,所以1元=10角。虽然“分”这一人民币单位在生活中已经不使用了,学生对它不熟悉,但有了前面的为人民币分类和1元等于10角的购物付币活动经验,很快孩子们就以此类推得出了1角=10分。换钱是学生觉得比较难的地方,为此我把它情境化:老师这里有一张1元人民币,用它可以跟你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如果有1枚1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枚5分?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加深了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教学完新知后,我以购物为线索把练习活动串联起来,练习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辨认人民币到累加人民币换算人民币,再到解答购物活动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在教学1元纸币过程中我告诉学生们人民币上的国徽图案是国家的象征,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引导学生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课后,我总结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还有待加强,环节与环节之间可以更加流畅。对于学生的引导还可以更加明确。学生在支付1元2角时可以让他们动手付一付,在付钱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支付方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了认币、换币、付币等数学实践过程,他们自主学习探索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也为自己的差错寻找根源,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朝着成功迈进。我想这节课的亮点大概就在于不仅重视学生认知上的需求,还在于重视学生情感上的需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心中充满挑战,获得知识内心充实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