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计划(六下)
课
程
目
标 |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10篇古诗词诵读内容。本册要求学会12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12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技能方面 (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 |
课
程
内
容 | 新统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 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17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这六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其中,第三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未安排语文园地。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 “阅读链接”四次,未安排“资料袋”。“口语交际和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整册共安排口语交际三次,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 全册6个单元便安排了5次习作,除第六单元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另外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学习了《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全册共安排 “语文园地”四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 |
课程实施建议 | ||
课程资源 | 1、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 2、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参考、备课手册。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下载课件与自制课件相结合,给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4、利用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6.挖掘乡土、历史资源,风光、异域风情、人文、历史事件等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 |
学期 研究 重点 |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 |
重点 研究 课例 | 《藏戏》 | |
学 情 分 析 | 本班共有学生52人,通过五年多的的学习与训练,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本学期将继续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学习目标教育、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等,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全班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各方面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尤其在写作方面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 |
教学方式 | 1.在教学中,多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写字习惯。 3.继续抓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专心听讲、踊跃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习惯的培养。 4.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摘抄,加大词汇储备量。加大阅读量,充分调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5.加大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6.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平时,多鼓励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励他们竞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 |
教 学 进 度 | 周次(日期) | 教学内容 |
第1周(2.6-2.10) | 《北京的春节》(2)《腊八粥》(2)《古诗三首》(2) | |
第2周(2.13-2.17) | 《藏戏》(1)《习作》(2)《语文园地》(2)《口语交际》(1) | |
第3周(2.20-2.24) | 《鲁滨逊漂流记》(2)《骑鹅旅行记》(1)《汤姆索亚历险记》(1)《口语交际》(1)课外阅读(1) | |
第4周(2.27-3.3) | 《习作》(2)《语文园地》(2) 《快乐阅读吧》(2) | |
第5周(3.6-3.10) | 《匆匆》(2)《那个星期天》(2)《习作例文》(1) 课外阅读(1) | |
第6周(3.13-3.17) | 《习作》(2)《古诗三首》(3)课外阅读(1) | |
第7周(3.20-3.24) | 《十六年前的回忆》(2)《为人民服务》(2)课外阅读(1) | |
第8周(3.27-3.31) |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 | |
第9周(4.3-4.7) | 《语文园地》(2)《文言文二则》(2)《表里的生物》(2) | |
第10周(4.10-4.14)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口语交际》(1)课外阅读(1)《习作》(2)阶段复习(1) | |
第11周(4.17-4.21) | 《语文园地》(2)《难忘小学生活》(2)古诗词阅读:《采薇》《春夜喜雨》(1)《江畔独步寻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1) | |
第12周(4.24-4.28) | 《江上渔者》《泊船瓜洲》(1)《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浣溪沙》《清平乐》(1) | |
第14周(5.7-5.12) | 复习(6) | |
第15周(5.15-5.19) | 分类复习(6) | |
第16周(5.22-5.26) | 分类复习(4) | |
第17周(5.29-6.2) | 综合复习(6) | |
第18周(6.5-6.9) | 综合复习(6) | |
第19周(6.12-6.16) | 资料整理 | |
第20周(6.19-6.23) | 毕业考试 | |
课 程 评 价 | (一) 学习过程的评价: 1、 课堂观察学习状态,作业中揣摩学习品质。 2、 学习小组之间合作伙伴的互评。 3、 积极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成果展示,独立或合作编写小报。 4、 整队学生语文学习的共性与个性,利用信息交流平台,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二)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 单元练习 2、 练笔活动 3、 各种单项竞赛 4、 家校联评 (三) 对教师教的评价 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达到优秀 |
预期 学期 研究 成果 | 研究课课例、课件一份, 教学论文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