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班级 | 时间 | |||||
教者 | 课题 | 课型 | |||||
评价内容 | 评价标准 | 权重 | 得分 | ||||
学 生 学 习
| 真参与 | 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全班学生100%参与学习活动;90%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 10 | ||||
真合作 | 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能采纳别人好的建议;友好交流、分工、合作,做到资源分享。 | 10 | |||||
真生成 |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阅读圈点、思考质疑、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发展。 | 10 | |||||
真思考 | 课堂上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有深度的对话、有规则的倾听、有思考的阅读、有根据的表述、有主见的辩论、有策略的行动。 | 20 | |||||
真小结 | 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能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能理性评价和检验自我学习效果。 | 10 | |||||
教 师 教 学 | 教学 理念 |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教与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 | 5 | ||||
教学 目标 | 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目标体现学科素养;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层面;目标具体、明确、多元化。 | 5 | |||||
教学 内容 | 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 10 | |||||
教学 过程 | 落实“导学预习——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反馈——总结延伸”的朴真课堂教学模式;教与学活动安排合理,教学方式灵活;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 15 | |||||
教师 素养 | 课前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和蔼;语言简练准确,富有启迪性;知识面宽,教学技能娴熟;板书规范美观。 | 5 | |||||
总 体 评 价 |
评价人: | 评价结果 | |||||
得分 | 等第 | ||||||
90以上为优秀,89-80为良好,79-60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