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活力教师>>教海采撷
教育可以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4-10-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莉萍

“教育让我们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同知识在一起,同文明在一起,也让我们精神得一丰盈,灵魂得以皈依,更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能够诗意地栖居,教育是美好的!”这是汤勇老师撰写的《教育可以更美好》中的一段话,我感同身受!

汤勇老师从教育的留白、阅读、学校、孩子和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一一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可以更美好的意义和方向。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将来的社会人,是未来能够独立生活的人,是各行各业的合格公民。因此,教育不应是唯分数和升学至上的非人的、功利的、迎合的教育。通过读这本书,收获很大,以下两点感受尤为深刻: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更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实际上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他们人生真正的摇篮,他们的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品质态度、心理健康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不幸要用一生去弥补。而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往往乐观坚强。早前《少年的你》这一影片曾引发全网热议。大家都在讨论校园暴力这一问题,但我们更应看到,三个家庭的失败,让他们的孩子分别成为了施暴者和受害者。这让我想起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梦强加于孩子身上。在这样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会为了达到父母期望拼命努力甚至不择手段。这让我想起演员杜江对他的孩子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不是我的希望,你不是我们家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梦。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不以爱为套住孩子一生的枷锁。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阅读、是榜样、是游戏、是大自然。

二、生活化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书中,汤勇老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海洋。”的观点,提倡“开放教育,开放课堂,让教育及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现实生活。”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学生的生涯规划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和家长更要认识到生活与教育唇齿相依的关系。教育可以是在农村、社区、工厂,在博物馆、研究所,带领我们的学生走出教室,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体验不同职业的快乐与艰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汤勇老师还提出了“用‘无用’的教育让教育更美好”的观点。小学时,老师讲的知识早已忘记,我却仍然记得班级春游时,烧糊的米饭、没放盐的土豆丝、清凉的河水和石头缝里的小螃蟹。现在为了学生的安全,春游和秋游只在固定的几个场所转悠,可作为老师,我们仍然可以带领学生领略校园里的自然之美。在我的课堂上,教学之余,我时不时地提醒学生去关注、去感受。春日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教室,告诉学生花开了,课间时分,可以去看一看“一枝红艳露凝香”之景;夏日傍晚,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一起趴在窗户上看满天的晚霞;一夜秋风后,银杏叶铺满校园小路,告诉学生在一个银杏叶落的午后,自己曾与好友一起看云卷云舒、谈人生理想,鼓励学生下课后去银杏叶上踩一踩、走一走,毕竟人生美景不常在。雪落的冬日,一起看纷纷扬扬地飘雪,让学生课间去摸一摸落在枝叶上的雪,或者干脆去打一场雪仗。

教育是与学生的一场美丽邂逅,教育的美好需所有的教育者心向往之,并为之努力。愿我们牢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慢一点,给学生足够的花期;愿我们的教育能够走进生活,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共鸣,激起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愿我们的教育能够处处有读书的身影,时时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那么,教育的美好春天还会遥远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