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行为;
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内容:
一、备课工作规范
1、按学期制订教学计划。以各年级备课组长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册数学教材的总要求,各单元教材进行简析,在备课组教师的集体讨论下,备课组长综合意见,在一周内制定出本学期本组集体备课计划和各年级教学计划,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审核后交教导处批准、实施。
教学计划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班级情况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
(4)明确教改措施,内容包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做好补缺补差工作”等。
(5)课题研究。
(6)教学进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2、备课组每两周(单周二下午第一节课)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具体要求见《南塘桥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3、每课时备课规范。
(1)明确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课时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重点要突出,难点分解恰当,做到深入浅出。
(2)根据不同课型(概念课、定理法则课、技能训练课、方法训练课、复习课、试题评讲课等)的特点,设计好知识发生的过程(问题探索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推导过程等)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各种课型的基本设计思路:新授课(引——学——练),练习课(点——线——面),复习课(忆——理——练)。
(3)科学地安排好课堂训练:明确训练的目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炼思想方法),严格控制训练的难度。
(4)设计好课堂小结: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设计好板书和准备好必要的教具。
(6)各种课型的备课要有明确的课堂作业安排,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4、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备课本上详案;40周岁及以上教师,备课本上简案。低年级包干教学的,以自己职称评定的学科为主,按以上要求详细备好一门,另一门采用书备形式。书备要求:要在教科书上写明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内容及练习题的讲解要点等。
5、认真写好教后反思,教后反思包括教学体会、效果、对原教案、学案的修改等。教学反思采用手写和电子稿相结合的方式,50周岁以下教师备课本上撰写反思不少于三分之二,两周一次撰写电子稿上传校园网;50周岁以上教师备课本上撰写反思不少于三分之一。反思内容自选,要深刻透彻,反思撰写、上传要及时,杜绝期末突击。可学习网上资料结合自己的上课进行撰写,但不得抄袭。
二、课堂教学工作规范
1、教师提前1—2分钟进入课堂,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小黑板、电脑、教具、图片等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
2、检查并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准备好学具、书本等。
3、上课起始阶段,教师要运用语言、眼神、姿态等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利用教具、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每节数学课预备铃一响即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当场训练,当场处理)。
5、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课堂情况,关注学生的坐姿与写字姿势,关注学生的情绪。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6、课堂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密度,学生学习形式要坚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形式并用,教学过程要体现动静结合,张驰有律,避免长时间一对一的交流,尽量保持参与面广、节奏性强的课堂状态
7、板书字迹端正清楚、不能写草书。
8、课堂教学要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原则上要留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作业。
9、如到专用教室使用电教设备,应做好使用记录,下课时由当堂课使用的教师负责关闭。
10、不得私自串课、调课、甚至停课,课中不许接打电话,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11、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12、课堂上教师要善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按时下课,不拖课。结束时师生要相互说再见。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工作的规范
1、作业种类
(1)数学课堂作业本
(2)《数学补充习题》
(3)口算本
(4)《数学练习与测试》
2、作业要求与数量
(1)数学课堂作业本,配合课堂教学布置的针对性巩固练习,原则上要求课堂上留出5——10分钟时间当堂完成,作业量计算题不超过8——10题,应用题一般不超过6题。
(2)配合课堂教学及时做好《数学补充习题》与《数学练习与测试》,其中,《数学补充习题》要求全做全批,《数学练习与测试》至少完成70%。
(3)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完成口算练习。
(4)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二十分钟,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
3、作业格式、书写用笔
(1)每次作业必须写好练习题的出处,如“练习几”或“想想做做”,题号、小题次。题号、题次数字写在作业本的左边小格子里。
(2)学生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楚,做一题空一行,等于号、分数线都要用直尺打,分数占两格,分数线打在线条上。应用题要写答句,“答”字写在左边的小格子里。
(3)每次作业完成后,要划记分格。另起一行在右侧划记分格。记分格长3厘米,宽2格。左右平均分成2格,左边写日期,右边批等第。从右上至左下画对角线,上面写月份,下面写日期。补充习题等第格式:每次作业完成后,在右下侧(离右边线约0.5厘米)写上日期,日期后点上冒号,并留下一定位置给教师打等第。格式如: 9月1日 :
(4)下次作业要与上次作业空一行。
(5)一至六年级学生作业一律用铅笔书写。
4、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及时,做到逐题批改,不漏批错批或不批,批改一律用红笔。口算本可让学生当场校对批改,全对的在下面画“☆”,错几题写“-几”。
(2)课堂作业有错误让学生及时改正,并要求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对全班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或典型问题要做好记录。
(3)作业批改等第:优、上、中、下,对于做得很好的可加☆激励。口算本、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的等第打在页面右下方。
(4)批改符号:对的打“√”,错的打“×”(符号长度不超过两格),数学课堂作业本上错题在记分格下面写上“改正”(占一格),让学生改在下方;练习与测试及补充习题上的错题,在下方加“·”,待学生改正后打“√”。
(5)重复批改要做到及时、准确、清楚。
四、学生辅导工作规范
1、在每堂课规定的课堂作业安排时间内,认真辅导全体学生做课堂作业,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突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并对个别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2、教师应根据课堂作业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及时、有目的的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五、评价与测试工作规范
1、学科调研与测试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考查重在检测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所测试内容应在教材规定范围之内,不过分拔高要求,不出偏题、怪题、不玩文字游戏。
(2)发展性原则。考查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学生学习的知识前后打通,促进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3)综合性原则。学科考查时应考虑各知识点的融合,各年段知识的整合,各学科知识的渗透,有机地将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2、学科调研与测试的目标
学科调研与测试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学科调研与测试的形式
学科调研与测试采用口试、面试、笔试、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口试的内容可以是口诀、口算等,也可以是说解题思路、说算理、说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动手操作主要考查综合活动中的表现。
4、学科调研与测试的具体操作说明
(1)平时测验一般每单元一次,测试时间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进度自定。
(2)学校根据学科内容进行调研。
(3)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5、学生成绩分笔试成绩、口试成绩、实践操作三块。笔试成绩以平时成绩占40%(平时测试包括小测验、单元测验、平时作业采分等),期末测试成绩占60%计算。口试成绩以平时课堂回答、说理等为依据。实际操作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6、考试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在具体评定时,先采用百分制,再折合成相应的等级。
优秀:90分以上(含90分); 良好:75—89分;
合格:60—74分; 不合格:60分以下。
六、教学研究活动规范
1、每学期初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制订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教研组长督促。
2、每次集体备课要在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基础上认真钻研数学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材后,分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集体讨论相应的解决策略。
3、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对教案进行独立的个性化设计。
4、针对课堂教学现状,每位数学老师在一学期中为本组的老师展示1~2次课堂风采。每个备课组每学期在集体磨课的基础上,推出至少2堂展示课,供全校数学老师观摩研讨。
5、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6、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勤于学习,积极撰写业务笔记,业务笔记每月至少2页。
七、各年级教学调研重点:
一年级下学期:口算
二年级上学期:口算 下学期: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学期:综合概念 下学期:图形与计算
四年级上学期:解决问题 下学期:图形与计算
五年级上学期:计算 下学期:综合概念
六年级上学期:形体知识与计算 下学期:解决问题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201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