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桥小学二年级整班朗读比赛情况小结
10月16日上午,学校举行了二年级整班朗读比赛,现将比赛情况小结如下:
一、 比赛结果
第一名:二3班 第二名:二1班 第三名:二2班
二、 总体情况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习惯,读书姿势正确,比较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基本都能做到眼睛与书本平视并有一定距离,不指读。
(2)课文的朗读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正确、流畅,能做到不错、漏、添、改字,部分班级的学生还能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读出感情,读出表情。
(3)三个班级的朗读水平总体来讲都不太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各位语文老师能关注,加强平时的训练。
三、 问题呈现
1、语气
2、感情
评价标准提出,“能正确把握课文内涵,并将情感融入其中。”在比赛中,感觉有些班级的孩子的感情处理非常不到位,缺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整个朗读显得非常的拖沓。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取决与老师平时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引导,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 几点建议
1、认真把好“课堂关”。
(1)第一课时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初读指导,而不能只要孩子们基本能将课文读正确就可以。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针对一些朗读时的共性问题,如“着、的、了”|拖音、唱读、没有停顿等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时不厌其繁地反复指正,相信只要坚持,再难改的弊病也会有所改变。
(2)重视讲读课文时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在朗读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结合想象、感悟、体验等阅读方式进行有感情朗读,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练读的机会,争取让每个学生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在原来的朗读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不只是让几个好学生展示一下。
2、重视朗读兴趣、习惯的培养。
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扬激励手段,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不管是课内文章的朗读,还是课外文章的朗读,在初读时都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注意力高度集中,督促学生努力做到不错、漏、添、改字。平时不管是自我练读,还是读给别人听,要求学生时时做到自然大方、情绪饱满。
3、重视范读的作用。
低年级的孩子缺乏朗读的基本技巧,对于一些比较难读的课文或句子,教师可以进行反复的范读,让学生适当的模仿,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如在朗读一个长句时,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读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句子间的停顿,领会重音及调、语气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教导处
201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