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活力教师>>教师风采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发布时间:2013-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燕萍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吴燕萍

最近,我的心灵又一次经历了深层次的洗涤。您肯定要问是什么?我要轻轻地告诉您,那就是《一盏一盏的灯》。每天早晨,干完家务事,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来,静下心细细品位。书中的六十个小故事平凡而又感人,其中提炼了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我读着这一个个故事,仿佛置身于其中,许多故事又似曾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也使我从中悟出了教育的真谛。  

整本书,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虽出自不同的老师之手笔,看似零散,其实却是浑然一体的。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每一个故事都有发人深省的地方,真是值得我们去细细研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又想到了:灯,要点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得又广大又深远。生命的灯也是这样,你要时时留意,你的灯还有没有油?有没有接上电源?不要让你的灯熄灭,不要让你的灯成为一种装饰品。想着点,不仅为自己也要为别人亮一盏灯。人间总有许多灯为我们每个人亮着,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爱是相互的。赢得一份别人的关爱并不难,只是我们必须首先敞开真诚的心扉去爱别人。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段话,摘抄下来让我们共勉:很多教师教学中常常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担心来不及,于是不舍得花时间做实验,不舍得花时间探究,不舍得花时间讨论问题。科学课上,很多老师特别重视那些掷地有声的科学结论,心急火燎地把这些塞给学生。可是,比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体验,思维的形成要长期培养,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事。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直奔着结论而去,甚至以题代教,以考代教,那将与科学教育背道而驰。现代是经济社会,无论什么都与经济挂钩。许多教师之所以有上面所说的紧迫感,究其原因还是与教育行政的评价体制有关。如果一个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其所教学科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分数一定会高,校长以分数来评价老师,评聘职称也以教学分数来衡量,难怪老师们会有莫名的紧迫感;难怪许多老师会走捷径,心急火燎地把这些真理塞给学生;难怪许多老师会以题代教,以考代教。每个学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活生生的人,怎能被沦为学习的机器?    

故事中的《不一样的阿慢》讲的是一位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运动会三千米比赛,阿慢获得了第三名是他建立自信的一次契机,他的成功与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啊,教育最像农业和林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必需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学校和教师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拔苗助长;要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正是当年张小兵老师纵容他的慢,使他有了自信心,才有了他博士毕业和获得四项专利,到材料研究所去工作这样的结局。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们人生的道路,我愿做最亮的一盏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