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动机辅导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还影响学习的进程和结果。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可能有: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缺少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或者学习目的性教育遥远而空洞,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教师及家长对学生要求过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屡受学习挫折,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学习动力不断下降;家庭、班级、同伴、社区的舆论导向与学习氛围不良等。因此教师更要注意辅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重视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及家长的安排下进行的,很少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对此,我组织了“说一说你为什么学习”、“谈一谈受表扬的感受”、“夸一夸别人的理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作用,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动机,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启发,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除此之外,我还在每节课的授课之前,和学生交代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和所学知识的意义,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学习时更加有的放矢。
让学习富于快乐性。快乐性、趣味性、活动性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重要,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外因。增加学习的快乐性等,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吸引他们,引发他们思考;讲解也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理解水平;设计多种丰富的活动,例如组织调查、采访、模拟情景、角色扮演、观看影片等;多使用鼓励的语言和动作;经常变更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保持作业的新异性;并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和评价。
适当设置学习难度。曾有这样一个测试,向小学四年级学生提出:你愿意做哪一种作业?(1)很容易做的作业;(2)有一定难度的作业;(3)很难的作业。测试结果是全班83%的学生愿意做有一些难度的作业。原因是很难的作业完成不了,很容易的作业没意思,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做起来有意思。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布置难易度有差异的练习,使优秀生吃饱,使中等生进步,使困难生合格,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并且采用对学生“分步评价”,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我相信,经常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激发出“我能行”的力量。此外,我偶尔也适当提高难度,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其意志品质。
密切师生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感觉到老师关心自己,喜欢自己,他便会喜欢老师,并把喜欢老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与学生们是以朋友的关系和睦相处的:我在交往中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优点表示欣赏,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表示兴趣,倾听他们内心的苦恼。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相信学生们敢于发表各种见解,将个体的主体力量充分地释放,从信任教师、爱上教师的课,再到欣然接受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和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完全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他们持久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