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培养自身耐挫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南塘桥小学 六(2)班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所讲的内容是《小学生如何培养自身耐挫能力》
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 和自责倾向等等。近几年来,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有些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放弃生命,而理由非常可笑,仅仅是与同学吵架,与父母怄气,被人冤枉,甚至是他人一句不中听的话语等,可见在我们小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非常有必要的。特别培养耐挫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所谓挫折教育又叫“磨难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我们在校园中遇到的挫折情境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 能回答 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对 任课 老师不喜欢;感觉得不到老师重视,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不会与人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我们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有些同学的心智活动,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同学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有些同学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上述某个情况发生时,不要过分惊慌,因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加强自己的耐挫折能力。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首先表现在我们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有的同学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倘若遇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时,例如,学习上遇到比较大的“拦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视现实,不敢迎着困难上。我们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不是经历过诸多的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恐怕也不会取得真经。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如果你想具有勇敢地面对困难的态度,就请记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变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中小学生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考试成绩一但不如愿,抱头痛哭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服毒自尽者有之。作为小学生,面对失败应该成为一个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应该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失败时应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继续干下去,直到成功。
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我们长大后就能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为此,日本东京一家小学为三年级小学生设置了一种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诉他们几十年前绝大多数日本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此,我们可以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自身的挫折教育。现在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几个要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
2、不对别人期望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要求。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愤。
4、能伸能屈。当大前提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向别人倾诉烦恼。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6、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7、集中精力处理当前要紧的事。这样可以减轻精神负担,以免弄得心力俱废。
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和为贵,不四面树敌,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9、认识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同学们,我们要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学会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能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