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克服胆小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唐玉善
首先是了解学生胆小的原因。造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长保护过度。
有些家长对学生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学生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学生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学生离开大人就害怕。
2.学生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学生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学生;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学生……这些经历,在学生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学生胆小。
3.学生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学生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学生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教师帮助学生克服胆小的毛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包括造成学生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学生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2.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学生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学生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学生,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学生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学生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学生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学生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学生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学生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学生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学生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学生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下功夫,学生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