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萍
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学生品德、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班主任的角色在强调班主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小学生从6岁到12岁,处于身心发展迅速时期。学校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组织,对其的一生发展影响极大。小学的班主任大多是语、数老师,在学校和学生接触最多,因此,对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事无巨细,都要负责,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对班级的管理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矛盾、与同学相处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求解,自然而然地会指向班主任,需要班主任给予疏导。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着眼于学生的求知,更要关注他们做人,引导、促进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
二、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
小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等的发展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或隐性课程,时时刻刻、潜移默化之中熏陶、影响着学生。开展朗读、背诵、讲故事、作文竞赛、绘画、书法等活动,创办黑板报、手抄报、制作读书卡,孩子们浸润其中,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语行动等都会带着班集体的印记。
新课程倡导教学民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角色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由班级与学生的简单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平等对话者、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蹲下来研究、了解学生,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通过与学生共同制订自己班级的较长期的奋斗目标及行为规范,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班级集体活动,培养班干部,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创建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促进孩子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三、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组织者、协调者。
现代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必须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类教育,首先,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虚心倾听家长的教育意见,帮助家长正常认识新课程,引导一些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互相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还应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科任教师的教学,使各科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此外,班主任还应通过各种形式与社会沟通,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完整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