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导航>>心理健康>>特色创新>>社会反响
小公民解决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1-06-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小公民解决大问题  

——南塘桥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见成效  

“快来看,快来看,我们 朱 老师和班长杨思雨都上报啦!”  

 419 ,南塘桥小学六(2)班的许多同学都围在一起,指着一张报纸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仔细一看,原来大家看的是 2011419 出版的常州日报。在这期报纸的A6版面上,刊登了题为《每月六次赶集  “憋坏”乡村小学》的报道,那这篇报道和六(2)班同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篇报道正是六(2)班同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意外收获。201010月份,作为南塘桥小学首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验班级,六(2)班通过观察、分析、筛选、投票,最终将《对塘桥集市经营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定为研究课题。  

确定课题后,全班38位小公民便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各个行动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拿起相机深入集市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有的设计了多份调查问卷,对集市经营户、顾客、集市周边居民、南塘桥小学师生、家长等与集市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分类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有的同学一有空就围在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塘桥集市经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塘桥集市形成好多年了,由于集市上的商品物美价廉,而且有许多小商品还是稀缺货,所以深受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欢迎。但是,由于集市与南塘桥小学仅一墙之隔,而且各种货摊正好占据了进出南塘桥小学的唯一通道,所以每月六次的集市对塘小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交通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集市的问题困扰塘小这么多年,有没有谁向上级部门反映过呢?经过调查,同学们得知,我校的戚校长去年就向塘桥村委和遥观镇政府提出取消传统集市,人大代表、遥观中学前任校长陈敏华也曾向遥观镇人民代表大会提交议案,但是由于没有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集市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办法总比困难多,小学生跟社会的接触少,经验和阅历都很欠缺,但是家长、老师、身边的亲戚朋友、网络等都是可为我所用的有效资源。于是六(2)班的全体同学都积极寻找、发掘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的同学向家长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有的同学写信给遥观镇的曹志伟书记、陈颖唯和郑全伟两位镇长,还有同学把集市的问题向武进区区长以及武进区城管反映。其中一位同学把自己写给领导的信让爸爸帮着修改,爸爸灵机一动,建议把这件事放到常州最大的门户网站——化龙巷龙城茶座上去,或许通过网络的强大力量能够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于是 416日 ,一篇名为《请大家来谈谈,学校门口该让这样的集市存在吗?》的帖子便出现在化龙巷论坛上。没想到,就是这篇帖子,引起了常州日报和南京晨报的记者的关注,第二天,两位记者便来到了我们学校,就集市的问题对我校师生进行采访,并且还深入到当地居民家了解群众的意愿。据悉,两位记者还来到塘桥村委和遥观镇政府,把集市的问题向村镇两级政府反映,并将六(2)班学生提出的集市整改方案给领导们作为参考。  

 417 ,当同学们拿到常州日报时,兴奋地发现报纸上的半幅版面都报道了塘桥集市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421 ,又逢塘桥集市,同学们看到了由遥观镇政府、遥观城管中队和塘桥村委联合发布的公告。大家欣喜地发现,在镇政府的多方协调下,传统的逢四、逢九的集市从 51 起,将改为每周双休日集市。听到这个消息,南塘桥小学的全体师生无不欢呼雀跃,困扰塘小师生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彻底的解决,大家对六(2)班同学在此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的主人翁意识以及他们的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能力都交口称赞。  

“小公民解决了大问题,了不起!”此次活动的成功给下一步参与公民教育活动的教师和班级开了个好头,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种子已经在南塘桥小学生根发芽,我们更期待着它能够在塘小开出绚丽的花,结出硕大的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