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方案及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为指导,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帮助全体学生树立和巩固绿色环保意识,进一步优化、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进一步督促自己的环保行为,并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区,争创环保教室、绿色校园,绿色家庭。
二、实施目标
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三、实施策略
(一)上好环境课。
(二)进行学科渗透。
1、把握渗透课程
(1)语文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数学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在课内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等,通过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教师因此再进行适当的教育,既增强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3)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4)音乐学科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应采用符合儿童学习音乐的生理、心理特征的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为了使音乐教学丰富多彩,教学中可以尽量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艺术教育,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的有机部分。一般采用如下形式: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等,同时注意环境渗透。如能坚持长期有效地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5)体育学科
小学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渗透环境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以及和谐合作的道德品质。
(6)美术学科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自身特点、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结合环境保护教育,来激发学生的爱绿护绿的热情。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又能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可以通过观察、游戏、欣赏、故事等活动,让孩子在剪剪、贴贴、拼拼、画画中激发绘画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上好环保晨会课。
在每周一节的环保晨会课上,加强对学生环境的主题教育,重点放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文明礼貌,让学生身心健康,自觉保护校园环境,共创绿色生态家园。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 “ 关注环保,美我家园 ”的活动。使环保教育辐射到乡村周边。还可利用一些环境污染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环保中来,在事实中明白道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的劳动实践,如植树,打扫公共卫生、让学生热爱劳动,不乱扔果皮、纸屑,要求学生讲究卫生,衣着整洁,文明礼貌,教育孩子保护环境,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三)特色性活动
借助于爱鸟周、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通过在爱鸟周开展“我和鸟儿做朋友”的活动,在植树节时组织“我为地球添绿荫”植绿护绿活动,在“世界环境日”开展“节约用水好处多”等活动,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自觉爱护环境,美化环境,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