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2013年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3-11-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未知

共建绿色校园,陶冶绿色心灵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2013年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建和谐育人环境,是我校为实现学校和谐、可持续快速发展所作的探索与尝试。开展绿色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让师生共同关注自然、关注环境,让学生从小接受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理念的教育。培养具有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小公民,是我校实践绿色教育理念迈出的第一步。一、形成“绿色课程”,深化“绿色教育”

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素养、环境意识的养成,关键是靠教育。学校始终坚持环境教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教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深化“绿色教育”。

1、上好“绿色教育”的大课

每逢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一些纪念日,学校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专题片,并请环保专家作专题讲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活动。让学生在大课堂、大氛围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例如,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我们举办了《美丽的学校我的爱》三年级主题队会活动,让全体师生在美丽的校园中,体会幸福。

在3月12日植树节活动中,学校开展了“给大地披上绿衣,为家园营造绿色”的主题活动,活动主要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少先队中开展形成多样的护绿活动和植树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活动要求各中队通过“校园护绿”“社区护绿”“家庭养绿”等活动,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认养一片绿地,并制作护绿名片。并通过活动每人了解一种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功能作用,写一篇观察日记。配合家乡的开发开展“我的畅想”主题征文活动,为家乡的发展规划献计献策。

2、在各学科中渗透“绿色教育”

各学科教师整理出各科“绿色教育”“环境教育”渗透点、结合点,并制造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列入教研工作计划,使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绿色思想”的熏陶,提高环保意识。语文:从阅读和写作入手,通过结合美的欣赏进行环境美的陶冶。思品:从具体事例入手,加强环境德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美术:从立意入手,通过形象和色彩抒发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和热爱。本年度举办过2次“绿色教育”书画展,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科学:从环境污染入手,审视人与自然辨证的密切关系……

二、加强“绿色实践”,培养“绿色人才”

我们认为绿色象征着文明、民主、科学;象征着公平、自主、尊重;象征着包容、安全、关爱;象征着和谐、纯净、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人,教师的成才、成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绿色理念打下坚定的基础。

1、资源回收,清洁校园,保护环境

我校有17个班级,800多名师生员工,每人每天都要产生一些垃圾,如废纸、旧书报、食品包装、厨余物品等,其中以废纸为最多。这些垃圾如果混杂在一起被运走,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浪费,如废纸、塑料等完全可以再生利;另一方面,垃圾中有可能混有少量有害物品(如废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少数学生平时乱扔垃圾,既影响校园环境,又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这也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鉴于上述情况,学校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学生影响家庭、社区,为我区实施垃圾分类打好基础。

在校长室、教导处的领导下,由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号召人人参与。每人在倡议书上签名,并转化为自己的直接行动,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发放《垃圾来源及学生处置方式的问卷调查》,让师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加强领导,由校长室牵头,各部门协作,总务处副主任朱志平负责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和监督计量工作。各班由班主任、环保小卫士负责,各办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监督执行,每周进行小结,每天定人、定时进行垃圾清倒。

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对分类情况进行统一检查评比;每周对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评比,对可回收垃圾的计量进行汇总。

总务处设立专门帐户,由总务处副主任专门负责统计,做好记录;对专户帐上的钱建立学校救助基金,对贫困学生给予救助。

2、创建“节约型校园”

本学期开始,开展了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懂得:节约,是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节约,要从我做起;节约,要从小事做起。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都不能浪费。

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倡议书。学校宣传橱窗:布置了“节约中国图片展”、“节水、节电三十六计”、“节约型校园书画展”。饮水机旁、电源开关下方、水龙头上方、食堂墙壁上:张贴起宣传节约、杜绝浪费的“提示牌”。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们使用电脑、电视、打印机、饮水机尽量减少待机消耗;办公室里、教室里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禁止用自来水冲洗车辆;禁止用水龙头冲洗来代替手搓和清扫;打印文稿,纸张双面使用;充分利用校园网,推行无纸化办公……

节约,要靠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此,学校修订完善了《公务接待制度》、《教师外出补贴待遇的若干规定》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水、电、办公用品、公务用车、招待费、差旅费的使用管理,大大节省了学校的办公及公务经费开支。

创建“节约型校园”,关键在教育过程。学校把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内容纳入了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节约理念,开展“生物与环境”等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浪费资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节约是品质、节约是义务。

给孩子进行节约教育,要靠全社会齐抓共管。为此,学校在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同时,也向学校全体家长发出了《创建节约型家庭》的倡议书。让孩子们在同向教育环境中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美德。

通过活动,校园内的垃圾收集房内,垃圾变少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得一清二楚;教室里,学生开始把丢弃的短笔、橡皮等拣起来重新使用;每张草稿纸的双面都写满了字;食堂里,饭盒菜盆里看不见往日的剩饭剩菜了;家庭贫困学生拿到了学校爱心基金会赠送的学习用品,而这个基金会是学生们用可回收垃圾卖的钱建立起来的。

三、形成教育合力,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互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础,社会是学生成长的舞台,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在“绿色教育”中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力量,同时把学校的活动通过学生辐射社会。例如在“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同时,学校也向家长发出了“创建节约型家庭”的倡议书,要求家长做好以下几件事:每家准备一个水桶(可以是装修剩下的涂料桶),让家庭的洗澡水、洗菜水、洗衣水用来拖地、浇花等,做好水的重复利用;保证至少有一项节水、节电方案在你家中得到实施;尽量少使用餐巾纸,尽量使每位学生准备一块手帕;保证每张纸张的双面使用及有效回收;保证每节废旧电池回收到学校废旧电池回收箱,集中处理。同时,制订了“绿色家庭”行为规范,发到每个家长手中,每学期进行评比,家长们积极响应,在倡议书上响应签名的达99.5%。

2011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