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环境意识是世界公民的基本素质,爱护地球、维护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小学生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基础,更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环境意识列为其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成为各科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环境教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在学校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活动中。
二、实施目标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 要提高学生科学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2. 在教学技术的时候可以渗透环保意识。
3.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推理法,游戏或查阅有关资料渗透科学技术对环境的作用。
三、实施途径
1. 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一是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二是教师以情施教,以情感人;三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进行环保意识的可靠保证。
2. 挖掘教材内涵的环保因素,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是结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二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践去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三是结合组织教法和条件作业去设计情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以外出参加比赛为契机,大力宣传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支持环保行动。
4.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落实绿色行动(包括网络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草坪养护期间不随便践踏,以防“沙尘暴”的袭击。
四、工作安排
1、制订、交流本学期工作计划
2、环保电视节目
3、环保知识竞赛
4、环保小报竞赛
5、环保网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