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本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的美好思想,却始终被人们所颂扬。我们的民族就是因为坚守着这份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才得以在世界上立足。
廉洁是雪山上的一朵洁白的雪莲,廉洁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石灰的清廉;“两袖清风和月岩,一壶春色透瓶香。”这是高文秀的清廉;“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这是王冕的清廉。
说到廉洁,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伟大的包拯,他的铁面无私,人人称道,也因此,他被人称为“包青天”。可他写过的一首名为《书端州郡斋壁》的诗可能不是被许多人所熟知:
清心为治本,直遭是生谋。
秀干终成林,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着羞。
包拯留下来的诗仅此一首,可谓吉光片语,可它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
身为小学生,我们距离廉洁似乎有些遥远,但我们除了感受伟人的廉洁力量外,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诚实守信做起。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千年的古话,都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诚信的品质。《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也早已成为人们诚信教育的典范。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常常挂着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字样的木匾。在商业品行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做假的行业道德。诚信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许多人天天把“我们要讲诚信,我们要讲诚信”的口号挂在嘴边,可是要真正做到,却是很不容易。
记得那是妈妈带我来常州上学的前几天,我和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乐乐约好,在我走之前,我们要在小广场上告别,互赠礼物作为留念。可就在前一天晚上,妈妈告诉我要带我出去旅游,然后直接走,所以行程要提前了。我矛盾了:如果遵守诺言,意味着一次美好的旅行机会将就此丧失;而不遵守诺言,乐乐会多么伤心啊!犹豫再三,我安慰自己,可能乐乐也不一定会把它当回事,可能她也有事去不了呢?最终,我的自私心理说服了自己。我失信了,我和乐乐那最后的礼物没有交换。事后,我深深地自责,这将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
高尔基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正直诚实地生活,心里就一定不会有任何愧疚,人自然也活得轻松、愉快多了。
的确如此,如果说诚信是做人之根本,那么,清廉就是人的全部。只有做到“敬廉崇洁、诚实守信”,我们才能无愧天,无愧地。
南塘桥小学 五2班 虞洋 指导老师: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