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11-09-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郑华清

小学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注重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事物的探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科学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意识,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科学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有机渗透。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只要教者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为载体,渗透环境教育,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有很多课文内容就是和环境有关系的,例如三年级学习《水》这一单元,使学生明白水净化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保护水资源的习惯。学习《纸》这一单元,教师就抓住切入点,让学生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浪费一吨纸,生产这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它有多大的生态效益?纸厂生产一吨纸,工人要花多少劳动,要向河里倾泄多少废水,这些废水对生态造成多大危害?算清了这笔账,学生不仅会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而且受到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对于影响生态环境的复杂的制约因素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由此还可以对其他生态问题举一反三,收益将是多方面的。

2、利用科技节,巧妙渗透。

1)科学教研组的老师紧扣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低碳,让生活更美好”的科技节活动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更好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开展科技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用环境角,自然渗透。

利用学校科学园,让学生栽培一些花木,无土作物,在栽培中渗透花木对自然的影响,学生对自然的接触,自然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综上所述,将环境教育结合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校科技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一些环境教育的要求及措施,主旨在于通过多学科、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体悟、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所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