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灰椋鸟》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1-10-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华玉芬

《灰椋鸟》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2、  谁来读?(正音“椋”;比较形近字: “凉”、“掠”) 一起读课题。

3、  谈话:见过灰椋鸟吗?(介绍:灰椋鸟只是椋鸟这个大家族中的一种,别名高粱头、假画眉、竹雀,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灰椋鸟的图片,出示图片,说说你眼中的灰椋鸟是怎样的?

4、  我们来看作者笔下的灰椋鸟是怎样的?小黑板出示书上描写灰椋鸟外形的句子。轻声读一读,在作者眼里,灰椋鸟好看吗?一起读。

过渡:在作者眼里,灰椋鸟并不好看,可是作者在看了关于灰椋鸟的一段电视后,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自由轻声的朗读课文,要求:

a)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2)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用一句精炼的语言概括。

2、  交流: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板书:归林、壮观)

3、  理清段落:

1)提问: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灰椋鸟归林的整个过程?(2-5小节)

2)我们已知道了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你会分段了吗?用“//”把文章分成三段,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说说理由。(交流各段大意)

三、学习词语,练读课文。

1、很明显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让我们一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第二段。

这一段很长、很难读,让我们先来扫除一下朗读时可能会碰到的拦路虎。

2、出示生字新词:

第一组:刺槐林  鲜明对比   翘首遥望   黑点移动

第二组:椭圆形  整群整群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第三组:扑棱棱  叽叽啾啾   互相应和   喧闹热烈

1)这些词语中间有好多多音字,要全部读正确不容易,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一行一行地读,正音,同时理解:

3)第一组重点教学: “翘首遥望”中“翘”的读音qiao(第二声),并让学生演一演“翘首遥望”,教师再边说“翘大拇指”边示范动作,让生说qiao(第四声)的意思。 

4)第二组重点教学:指名读含有“排空而至”的句子,联系文章说说什么是“排空而至”?

5)第三组重点教学:a“扑棱棱  叽叽啾啾”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之处?(模拟声音的词)模拟什么声音? b“互相应和”是什么情境?师说“叽啾”“ 叽叽啾”“叽叽啾啾”,让学生应和。

3、再读以上词语,引导发现:

1)联系课文,发现这三组词语与灰椋鸟归林有什么联系?(分别写的是归林前、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请同学们用“/”根据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把第二大段分成三层。

2)再细细地看一看,每组词语中都藏着一个词语写出了鸟儿在归林不同时期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黑点移动、排空而至、喧闹热烈)(板书:词上红色加点)鸟儿归林的这三个时期虽然各具特色,但都让我们产生了同样的感受——壮观。

四、学习(2-3)节。

1、指名读23两节,想一想: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等待灰椋鸟的归来?

2、默读,用横线划出描写刺槐林和竹林的句子,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3、我们在幽静的竹林里静静地等待灰椋鸟归林,那个词告诉你灰椋鸟开始归林了?(黑点移动)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惊喜)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翘首遥望)

4、指导朗读:读出林中的幽静,读出我们惊喜的心情。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语文拓展阅读。

 

 

 

板书:               

25  灰椋鸟

(凉    掠)

 

归林           壮观

                         

 

 

 

 

 

 

 

 

 

 

 

 

 

 

 

 

 

 

 

 

 

《灰椋鸟》(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中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凭借文中语言材料,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欣赏、品读描写灰椋鸟归林和闹林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一开始在作者眼里:灰椋鸟嘴(    ),背(    ),远远望去(        )。(小黑板出示)齐读。

2、就是这并不起眼的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却深深地吸引了作者。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本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灰椋鸟归林的世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归林的呢?用“—”划出有关句子,并在重点词下面标上点。

2、交流:一开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读了这一句,你看到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一批一批)

2)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就是他们是成群结队归林的。

3)将这句话中的“投入”改为“飞入”行不行?(不行。①“投入”表示飞得快,说明心情急切。②避免重复③表达鸟与林感情深厚,像孩子和妈妈)

请同学们带着理解读好这句话。

4)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仅仅只排出这两种图形吗?想一想还有的~~~还有的~~~(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正在接受我们的检阅呢!还有的围成一朵大大的花儿,正对我们微笑呢!)

5)灰椋鸟成群结队地归林,让我们感觉场面~~气势~~,(板书:壮观、磅礴、恢宏)文中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排空而至、浩浩荡荡)

A、“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排,用力除去,)(鸟儿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它们铺天盖地地飞来,场面是何等壮观!谁来读读这四句话,读出壮观来。

B、指名读、男女生读。

6)这是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读一这一段,你还听到什么?

师引读:(先回来的鸟)~~,(好像)~~,(又像)~~。(后到的鸟)~~,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和同伴倾诉些什么呢?你会如何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学生想象说话,同桌练习——指名说)

(我的朋友呀,你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回来呀?我的孩子,天晚了,快回家吧!孩子,你飞到哪儿去玩了,怎么还不回来呀?)(朋友,我回来了。今天我真是快乐呀。妈妈,我回来了,那边太好玩了,我玩得忘了时间,所以晚回来了。)

7)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让我们感觉十分壮观,此时听着鸟儿的呢喃细语你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壮观、气势磅礴吗?(板书:温馨、欢快)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读出温馨!

3、小结: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它们温馨欢快的叫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作者为了把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先写了看到的,再写了听到的,条理清晰,形象生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灰椋鸟归林时的那种壮观、欢快的情景。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朗读这幅归林图。(板书:归林图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继续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2、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哪些写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着你,用“—”划出来,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3交流:

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还记得原来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有什么好看的?

2)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想一想。(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非常美丽;因为灰椋鸟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就像在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因为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3)指导朗读:你理解得这么深刻,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很好;此时此刻的鸟儿,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像可爱的小精灵,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请你把鸟儿轻盈的姿态通过朗读带给大家。

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百鸟争鸣”是指一百只鸟在叫吗?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你叫我也叫,你叫的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

2)“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其实写的是什么?(灰椋鸟的叫声)你认为还能像什么声音?(似春雷滚动,如礼炮轰鸣……)

2)重点理解“俱乐部”:什么叫“俱乐部”,人们在俱乐部里会干什么?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呢?

3)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鸟儿叫得这么欢,的确这儿就像是天然的俱乐部,是鸟的天堂。一齐读出这百鸟争鸣的情景。

4)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给起个名字?(板书:闹林图)归林图壮观而又温馨,闹林图又让作者感觉是怎样的呢?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板书:喧闹、热烈

4、作者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些什么?(灰椋鸟太美了!我们爱你!真是一幅壮丽的闹林图啊!)

 5、这样的场面把你感染了吗?来,把我们的欢呼,把我们的赞叹,放到我们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作者不仅欢呼,还发出了感叹。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支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这是一句什么句?改陈述句,作者为什么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谁来读读看!大家来读!

3、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也是对人们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一行为感到由衷的欣慰。

五、情感升华

1、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温馨,归林后闹林时喧闹、热烈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的人?(爱鸟)

2、教师深情介绍徐秀娟的事迹:徐秀娟,出身于养鹤世家,从小喜爱鸟,喜爱动物。大学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开始从事她心爱的饲养丹顶鹤的事业。可是,不幸降临到这个善良的年轻女孩的身上。1987916,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为了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徐秀娟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沼泽地上四处寻找,不深陷入沼泽,再也没有走出来。为了她心爱的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3、艺术家被她的事迹感染,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4、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像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为了心爱的鸟儿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我们现在到哪儿还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齐读

六、作业

1、背诵35自然段;2、读一读徐秀娟的文章,读一读徐秀娟牺牲的一些报道;3、读一读巴金的《鸟的天堂》,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板书:

            归林图   壮观  温馨

18 灰椋鸟

            闹林图   喧闹  热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