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10-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漱玉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的顽强。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4、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的顽强。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2、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    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咏柳导入,出示课题。

1、(图片展示柳树)这是极其平常的柳树,古人说“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柳树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关于“柳树”的古诗,你知道哪些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柳树,现代作家陈忠实也写了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陈忠实笔下的柳树和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柳树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2、文不读通不开讲,指名朗读,相机理解词语。

3、读完了,听完了,现在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理解交流)

4、在作者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板书:神奇

三、一读柳树,感受外形“神奇”。

1、一株柳树居然被冠以“神奇”的名号,不禁让人好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这株柳树的语句,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真的如作者说的那般神奇呢?

(生自由读,交流,指名读,课件出示)

这棵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2、这段话一共有几句,分别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柳树的?

(外形:枝干、树叶)

3、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一株柳树?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两合抱粗:学生演示体会,感叹柳树的粗壮

百十余平方米:对比体会,感受柳树的高大

生铁铁锭:颜色联想,体会颜色的独特。

苍郁、深沉:和我们这里的柳树树叶(嫩绿、翠绿)对比感知

锻铸:(课件出示)锻,指把金属放在火里烧,然后用锤子打。铸,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锻铸多半是指金属、钢铁。结合理解“锻铸”。

在体会后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相机板书:枝干粗壮高大  树叶苍郁深沉)

4、当你看到这样的一株柳树,心中会作何感想?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5、有感情朗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株神奇的柳树吧,齐读。

6、理解“撑立”:它就这样“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大家知道什么叫“撑立”吗?你们看这个撑立的“撑”,提手旁加个掌,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出了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样子吗?让我们来看看这株柳树生长的那片土地吧。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描写柳树的几个方面去观察我们身边的柳树,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思考课后习题三、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