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总目标
认知目标:
1、经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2、明白绿色生活涵义,引领学生走进环保世界,体验现实世界生活,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环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
2、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3、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认识垃圾
具体目标:
1、了解生活中垃圾的分类。
2、能够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3、养成对垃圾投放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观察清点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引入。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垃圾(结合课文插图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制作的),看后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二、 汇报交流。
1、四人小组每人轮流汇报记录下来的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
(1)厨房内:蔬菜瓜果的残渣、剩饭剩菜、食品包装袋;
(2)客厅:老化家电、家具、金属垃圾;
(3)卧室:纸屑、杂物、废旧电池;
(4)卫生间:洗衣、洗澡所造成的污水。
2、说说 家里垃圾数量、危害及处理
三、了解垃圾的危害。
1、讨论问题:这些垃圾如果都仍向大自然,那么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发表见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
四、给垃圾分类。
1、看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垃圾分类标准?
2、把你记录下来的垃圾分类填入下表格中,汇报交流。
给垃圾分类
分类标准 |
垃圾名称 |
|
|
|
|
|
|
|
|
|
|
3、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分类?
五、认识垃圾的分类投放的符号。
1、课件出示的垃圾分类符号,让学生识一识,辨一辨。
2、你还观察到垃圾箱上有哪些分类符号?
3、说说给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六、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分小组调查学校、家庭、生活小区内垃圾分类的现状并填写好“我的调查报告”。
我的调查报告 时间: 地点: 主要情况: 我的建议: |
相关链接:
家里垃圾数量、危害及处理一览表
种类 |
数量 |
现处理方式 |
危害 |
玻璃类(如酒瓶、饮料瓶、碎玻璃) |
一星期大概10个瓶子,一个月两袋 |
扔入小区的分类垃圾桶内,由保洁人员运回处理站进行回收再利用 |
随意丢弃会造成人身伤害以及环境污染,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
纸类(较多) |
一天一袋 |
丢入小区垃圾桶 |
造成环境污染,给人视觉反感 |
金属类(破旧家具、钢铁品) |
一个月一两袋 |
由专门收废钢铁品的人员收走,到垃圾站再由钢铁厂回收 |
浪费原料,污染环境且造成城市垃圾堆积 |
塑料类(一次性饭盒、塑料袋、塑制品) |
每天一袋(数量较多) |
由收垃圾人员收走后进行焚烧和掩埋 |
对环境污染较大,易造成“白色污染” |
电池类等化学制品 |
一星期一袋 |
由专业人员进行化学销毁和专门处理 |
重金属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
其它(蔬菜果皮……) |
每天有一两袋(数量最多) |
收垃圾人员清理,到垃圾站销毁 |
污染环境,腐烂变质的食物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
第二阶段 社会调查
准备工作:
1. 学生以调查的地点不同(家庭、工厂、学校、社区)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研究。
2.联系工厂,组织参观厂区环境。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作适当的指导。
4.按组设计好调查表格,并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中。
调查过程:
一、家庭组
1.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家里一天中产生的垃圾,把每个人扔入垃圾堆中的物品名 称和重量记录下来。不容易称重的请大人帮助估计一下。
2.调查
家中人口:( ) 居住地( ) 日期( ) | ||||
名称 |
|
|
|
|
重量 |
|
|
|
|
种类 |
|
|
|
|
3.统计全组所有记录表中家庭垃圾的总重量,计算每一类垃圾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统计
家庭总数:___ _ _ __
家庭总人口:_________
一天垃圾总量:________
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________
二、调查工厂组
1.在事先联系的工厂中,让学生分组在规定的厂区内调查。表格如下:
名称 |
数量 |
功能 |
危害 |
|
|
|
|
|
|
|
|
|
|
|
|
|
|
|
|
2.垃圾分类:
_____类垃圾:( )
_____类垃圾:( )
_____类垃圾:( )
3.设计回收利用垃圾设想
三、调查学校组
1.调查班级中产生垃圾的数量,表格如下:
名称 |
数量 |
危害 |
有无回收价值 |
建议 |
|
|
|
|
|
|
|
|
|
|
|
|
|
|
|
2. 讨论出有价值的建议,提交给学校。
四.调查社区组
1.调查所在小区中的垃圾问题,表格如下:
垃圾名称 |
数量 |
去向 |
危害 |
|
|
|
|
|
|
|
|
|
|
|
|
|
|
|
|
2.提出改善小区环境的建议,如设立垃圾箱、垃圾分袋分类堆放等合理化建议。
3.联系自身,你为小区应做些什么?
五.汇总
1. 针对调查结果,商讨汇总意见。
2. 提出垃圾回收、利用设想。
第三阶段 变废为宝
活动要求:
1、收集所需要的材料(主要由生活垃圾组成);
2、每人创作一条金鱼模型;
3、每组设计一幅情景图,把做好的金鱼模型放在图画中,表达一个主题;
4、由一位同学介绍小组作品。
活动一:寻找金鱼
活动准备:
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有的去图书馆查资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结伴去花鸟市场观察金鱼,还有的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有关金鱼的工艺品,以及金鱼形状的灯笼、钥匙圈和有金鱼图案的民间艺术刻纸。大家都在积极地寻找美丽的金鱼。
活动过程:
一、展示金鱼
同学们拿来了金鱼的挂历和各种图片,有的找来了造型各异的金鱼冰箱贴,还有的拍下了活泼可爱的金鱼照片,也有的干脆捧来了欢蹦乱跳的金鱼。
教室里热闹非凡,到处都是金鱼的倩影,简直是金鱼的世界,同学们认识了几十种金鱼,大开眼界,为创作积累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项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同学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金鱼的材料
通过讨论,同学们确定了制作金鱼的各个部件的材料:
身体:鸡、鸭、鹌鹑等的蛋壳、乒乓球、玻璃弹子、弹簧球、红枣、金橘……
鱼鳍:羽毛、彩色塑料袋、橡皮泥、落叶
鱼尾:废弃彩色纸、落叶、羽毛……
鱼眼睛:纽扣、药片、彩色子弹、赤豆、绿豆……
三、活动小结:
只要给孩子以空间,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所迸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很多是孩子本来就具有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这些孩子身上所蕴藏的珍宝发光,而不是扼杀它。
活动二:动手试试
活动过程:
一、复习制作金鱼的要点:
1、眼睛、嘴巴、鱼鳍定位要适当;
2、粘贴要牢固;
3、美化时要考虑整体和谐
(强调小组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注意安全、保持场地整洁等事项。)
二、在音乐伴随下,同学们灵巧的双手开始忙碌……
活动三:金鱼party
活动准备:
准备好数码相机,随时记录瞬间。
活动过程:
一、展示作品:
介绍作品的题目,所用的材料,以及所表达的主题。
二、每组同学与自己小组的作品合影留念。
三、点评。
(二)塑料绳造型
对身边的垃圾进行处理时,通过动手动脑,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再利用,再创造的。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净化我们的心灵。
活动准备:
塑料绳、细铁丝、胶水、剪刀、彩色蜡纸
活动要领:撕绕拧剪
活动过程:
通过前面的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塑料绳在用过后都被扔了,收集起来,进行创造吧。
个人技能练习:
撕——把塑料绳撕成各种粗细的细丝;(注意不要撕断了,尽量撕得细点儿)
绕——把撕好的细丝绕在手上;(造型比较大时可用四个手指来绕,较小时可用两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来绕)
拧——用铁丝把细丝夹住拧成各种所需造型
剪——用剪刀把拧好造型进行修整(用彩色剪出动物的嘴、眼等装饰物)
群策群力:
组合各种造型进行创造吧。(提示:可以做蘑菇,各种树,两条腿、四条腿的小动物;注意各种颜色的搭配)
第四阶段 社会服务
目标 :
1、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
3、 培养大胆想象和合作的精神。
活动内容步骤:
1、 制作垃圾分类箱。
2、 调查废物是如何处理的
3、 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4、 设计环保宣传单、标语
过程指导要点:
制作垃圾分类箱
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垃圾分类,同时向家长、邻居以及其他人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知道垃圾分类便于废物的“三用”(废物利用,废物再用,废物循环利用),丰富孩子的知识,了解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哪些是有毒有害的。垃圾分类箱制作要图、文、色并茂。让回收产业成为我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让垃圾分类箱成为城市文明新的风景线,让我们每个人把垃圾分类的老传统变成今天新的环保时尚。
调查废物是如何处理的
主要有一是分类收集,分别利用;二是充分开发有机成分垃圾的热源潜能;三是堆肥与卫生填埋。
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意义:"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说我们生活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统计表明:我国历年垃圾的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占用的土地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近年来,我国每年处理城市垃圾的费用高达7.5亿元.如今,垃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依据传统的生产模式看,垃圾是消费的终结,但对设计师来说把大部分垃圾转化为资源,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资源危机,同时还可以节省垃圾处理的费用,"垃圾资源化"可以说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
设计环保宣传单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向别人大胆介绍自己环保想法,让其他人知道环保是我们大家的事,也是我们共同要做好的一件事。同时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阔他们的设计思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分组制作垃圾分类箱
二、垃圾分类设计利用畅想
三、垃圾利用制作及作品展示
四、设计环保宣传单、标语进行宣传活动
第五阶段 拓展延伸
采访环卫工人
星光闪烁,当东方还未出现一丝儿光亮的时候;风雪呼啸,当静寂的大街还未有一个人影的时候;有一群人踏着寒冬的霜,迎着凛冽的风,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桔红色工作服在月光与路灯的辉映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
是他们,用一把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文明;是他们,用一个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整洁;是他们,每天清晨凑响了劳动乐章的第一个音符;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让生活在喧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朴实的环卫工人。
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节日。
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节日?也许你能说起一大堆,但是你未必知道一个节日10月26日,你知道这是什么节吗?——环卫工人节。
环卫工人节的来历:45年前的10月26日,刘少奇主席紧紧握着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句掷地有声的肺腑之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环卫工人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看着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干净的街道,整洁的工作环境,我们不应忘记还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顶风冒雪,为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清洁默默地挥动着手中的工具。为净化美化城市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使我们的市容市貌一天比一天美丽,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一天比一天整洁。让我们记住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节日——10月26日。 在“环卫工人节”即将来临之即,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跟随环保小卫士们走进环卫工人。 二、走进环卫工人——调查环卫工人的工作及生活状况 1、召开采访活动前的会议,讨论这次活动的方案。
2、采访活动:(分组落实,分ABCD四组) 例一
A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及分工情况。 B环卫工人的工作报酬是多少及生活现状如何? C听听环卫工人的心声 D我们能为您做些什么? (资料链接)我们现今的环卫工作主要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城市道路以及社区的清扫仍然是靠一把扫帚、一个簸箕和一辆手推车人工进行;相当一部分公厕还是靠人工清掏。环卫工作露天作业,环境恶劣,尤其是马路作业的性质,致使其危险系数远远高出其他行业。由于社会上存在世俗偏见,相当一部分人看不起环卫工人,不尊重环卫工人,歧视、辱骂、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临时环卫工缺少应有的公益保障。相比于繁重的清扫工作,一些市民淡薄的环卫意识和随意而为的污染环境卫生行为,更让他们为难。随地吐痰,让清洁的城市污渍不绝;随地大小便,使一些墙和草坪成为藏污纳垢之处;口香糖“黑斑”,让广场“颜面”尽失;马路上乱扔垃圾,让环卫工人屡涉险境……为清除这些市民陋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卫工人所付出的辛劳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所以爱护环境,多一些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的举手之劳,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三、为环卫工人歌唱。 |
㈠在班级中召开班委会,各组汇报活动情况。
㈡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写一份倡议书。
㈢设计宣传标语。
㈣在街上发放宣传资料。
㈤做一日环卫工人实践活动。
第六阶段 成果展示
活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指 标 评 定 |
标 准 |
评 定 分 数 |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总评 | |||||
一、活动参加 (20分) |
1、按时参加每次活动(10分) |
|
|
|
| |||
2、遵守活动纪律(10分) |
|
|
|
| ||||
二、活动态度 (20分) |
3、投入程度和研究意识(10分) |
|
|
|
| |||
4、克服困难和团队合作精神(10分) |
|
|
|
| ||||
三、研究能力 (40分) |
5、使用科研方法、手段的能力(10分) |
|
|
|
| |||
6、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10分) |
|
|
|
| ||||
7、知识、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10分) |
|
|
|
| ||||
8、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 |
|
|
|
| ||||
四、研究成果 (20分) |
09、手工成果制作精良(10分) |
|
|
|
| |||
10、文字成果质量较高(10分) |
|
|
|
| ||||
五、个性特长 (附加20分) |
11、独特见解创新精神(10分) |
|
|
|
| |||
12、领导与组织能力(10分) |
|
|
|
| ||||
描述性评语 |
学生自评 |
同学互评 |
老师评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