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力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以知识的获取为满足,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实现过程学习的最恰当的方法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近阶段,我们在开展与五彩风筝相约的实践活动。通过欣赏形式多样、五颜六色的风筝,使学生也想自己亲自试一试制作风筝。本节课围绕这一主题,学习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活动目标:
1、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
2、启发创造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促进手脑的协调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活动准备:竹条、绳子、风筝面材料(皱纹纸或报纸) 、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揭题
1、谜语导入
像蝴蝶,像飞鸟,
乘着风儿天空飘。
一根线儿拴住它,
怕它调皮到处跑。
2、风筝的种类有很多,你们看——出示风筝图片
3、看到这么多五彩缤纷的风筝,你有什么感受?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只风筝,大家想不想动手试试?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风筝的制作”。
二、方法指导
过渡:在动手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出示问题)
1、制作一只风筝,要用到哪些材料?
2、想一想,猜一猜,老师是怎么制作的?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步骤?
出示:竹条、绳子、风筝面材料、剪刀、胶水
主要包含的制作过程有:扎骨架、裱糊、绘制、栓线
3、同学们,这节课要想制作出优秀的作品,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两点:一是认真听讲;二是遵守课堂纪律。待会我们一起学习风筝的制作方法时,希望大家能够做到老师说停你就停。
三、动手实践
(一)扎骨架
1、 我们扎骨架一般都会选择竹材(向学生展示材料)
2、因为竹材质轻,纤维直而密,因此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弹性,可以劈成各种规格的条,加工方便。可以热弯曲,定型后不易变形。
3、那把各个竹条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就需要绑扎,所以在“四艺”中把“扎”放在第一位。 那该怎么扎呢?(老师实物投影示范)
(1) 断蔑;
(2) 找到中心点;
(3) 找学生帮忙捆扎,同时提醒毛面朝上,用十字交叉法捆扎。
出示注意点:
(1) 一定要左右对称,使中轴线两边平衡;
(2) 竹条在竖条的中心处交叉;
(3) 用十字交叉法捆扎结实。
4、学生尝试练习
(二)裱糊
1、骨架扎好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二步裱糊。糊风筝所用的纸要求纤维长,有韧性,薄而轻,透气量小,着色性好,选择用什么纸决定于风筝的大小、部位、飞行条件、着色要求等多种因素,其中以风筝的大小为主。一般风筝越小,用纸越薄,越轻柔。而大型风筝所用的纸要由几层裱在一起使用,我们今天用的是这种无纺布。(出示材料)
2、(师实物投影示范)把无纺布放在画有方形框的纸上,先在四个角上点一下,然后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沿着边线把风筝面裁剪下来。
3、学生尝试练习。
4、接下来我们要把裁剪好的风筝面贴在骨架上,首先我们要在骨架上贴好双面胶。(出示材料)
糊风筝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出示操作过程:
(1) 糊纸时先将骨架均匀粘胶,再平放于风筝面料上。
(2) 蒙面在骨架上要平整。
(3) 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后,要用手轻压四周,使蒙面与骨架贴牢。
5、学生尝试练习。
6、展示评价。
(三)绘制
1、绘艺不只是风筝的绘制工艺,它还包括整个风筝的美化问题,放飞着的风筝与观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同时飞行着的风筝,是以天空为背景的,在考虑风筝的色彩时,不能忘记这个因素。
2、出示绘制要求:
(1) 色彩漂亮、鲜艳、和谐;
(2) 图案有创意。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给你的风筝美化一下。
4、学生绘制。
5、展示交流。
四、课堂总结
扎骨架、裱糊、绘制部分完成了,下一步我们要干什么?
这部分内容我们留在下节课学习。
板书
风筝的制作
扎骨架
裱糊
绘制
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