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 雨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酸雨以及酸雨形成的原因。
2、了解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过程:
1、小实验:认识酸雨以及酸雨形成的原因。
△撕下试纸,分别沾上橙汁、醋、自来水、石灰水、稀硫酸、可乐溶液,对照比色板,记下各种溶液的pH值,将自来水、稀硫酸分别滴在粉笔、植物及铁钉上,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一般正常大气降水含有碳酸,呈弱酸性,pH小于7而大于5.6。但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雨雪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降水的pH小于5.6,就形成了酸雨。降水为什么会变酸呢? 这主要是空中云层吸收大气污染物并在雨滴内不断反应形成酸性物质的结果。
为我国非常严重的一个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如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降水的pH约为3,有时甚至约为2。这简直下的不是雨,而是稀硫酸了。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林木的危害极大。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重庆的嘉陵江大桥,在酸雨酸雾的进攻下腐蚀得特别快,以致保养和维修的速度比其他的大桥要快得多,否则就会被酸雨腐蚀完了。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3、 讨论:为了减少酸雨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