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年级教研组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组长:朱艳
2011年6月
时间匆匆,一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我们中高年级教研组中青搭配,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组语文教师的密切配合下,我组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的教研总体思路,从规范入手,以构建活力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一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简要小结如下.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教研组成员能立足课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式与效益的统一。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人人都能上好研讨课。朱艳、陆静、
为了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组的全体语
当然,通过教研公开课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教学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做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文学功底、文学素养及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力度。平时更应该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整合与方法创新,驾驭好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把语文知识学“活”、用“活”。
二、以“送培上门”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我校被定为武进区第六轮“送培上门”活动送教基地,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此次活动,为了上好第一次活动的诊脉课,沈亚娟、朱艳和蒋银慧认真钻研教材,通过一次次的试上,教研组
这学期,我们教研组充分挖掘组内教师的工作潜力,按“用人之长,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积极营造“自觉学习、学人之长、人人善思”的学习氛围,积极切磋教法学法,积极上好课改实践课、研究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三、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总结反思
学期初,我们就组织组内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交流预习设想和读书计划的沙龙研讨活动。首先由教研组长介绍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计划,提出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特别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要做到常态化,以理论为指导抓住四多:多阅读、多聆听、多反思、多交流,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接着,课题组成员就本学期研究重点之一——“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研究”谈了各自的总体研究设想,并详细解读了精心设计的“课文预习单”。然后,大家又围绕另一个研究重点——“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每一位老师都制定了详细的班级读书计划,有部分老师还向课题组全体成员展示了开学一周来学生的读书成果,大家还就建立班级图书馆、课外阅读评价、低中高不同学年段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每一位老师都踊跃发言,讨论会气氛热烈,大家都积极地为学校的课题研究出谋划策。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十分不易,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必须形成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学科观”。
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后都必须上交一份学习心得,让每位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找到差距,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以课外阅读为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因此本学期,我教研组老师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学初,我们年级组九个班级向家长推荐了我们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家长为孩子的课外阅读作些准备。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各班又动员每位学生捐献自己的课外书籍成立了“班级图书馆”,学校领导也对这样的读书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添置了上千册的新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还把古诗积累作为语文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四、五年级要求每周背诵、默写一首古诗,而六年级则要求在一学期内掌握小学必背古诗70首,第十七周,我们教研组还举行了古诗过关测试比赛,并评选出优胜班级和先进个人。古诗词积累,表面好似仅为了考试,其实不然。一学期的实验证明,学生背诵秀古诗词,不仅能在作文中自如地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思,表现文化底蕴,使他的作文在语言上更优美,对自身的内涵修养也起到积极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自己做人——潜移默化。另外,我国的古诗词是这样的优美,富有哲理。很多名胜古迹就有不少的诗词,当我们的学生到这些地方时,不会吟诵一些相关的诗词,怎样说得过去?怎么能让老祖宗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被放进博物馆呢?背诵古诗词也是发扬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
另外,六(1)、六(2)班还尝试进行“日有所诵”的经典美文诵读,每天读一篇短小精悍的中外美文,这类阅读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尤其是经典,只要有热忱,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学习经典不是开倒车,不是复古,是创新,日日新、再日新。儿童生性具有惊人的记诵经典的天赋,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采用唱游的学习方式,自然地熟读,他就会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诵读经典的活动中,将经典刻入了他的大脑中,当合适的时机到来时,他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所记住的“经典”。在进行经典文化诵读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孩子进步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耳濡目染也在进步,甚至是学生在教育老师,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相长,向学生学习。
(五) 以活动为展示窗口,塑造团队新形象
由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各种各样的活动可谓应接不暇,再加上2011年我校将迎接百年校庆,所以整个一学期,我们组的成员都是忙忙碌碌。但是大家从来度没有因此而有一句怨言,而是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每一项活动都积极参与。
六(2)、六(3)班在接到武进区短剧比赛的通知后,
上学期,作为我校公民教育的实验班,六(2)班确立了“对塘桥集市经营活动的研究”的这一研究主题,在历时四个月的时间里,六(2)班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学生们有的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进行调查采访,有的围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给孩子们出谋划策,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帮助他们撰写听证稿,最后,在校长室、教导处以及
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还积极参加各类征文和论文的评比活动,
我们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工作,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下学期我们还将继续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把课题研究做得更实更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语文,享受语文,享受祖国的语言和文字。这是我们中高年级教研组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