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我读书我快乐》中专门要求五年级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前文第12课正好是选自《伊索寓言》中的三则寓言故事,因此我就思考何不把这两项任务结合起来,所以我就设计了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学习《蝉和狐狸》这篇课文,相机再鼓励学生去阅读《伊索寓言》,完成教学的任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呀。
寓言故事的语言明白如话,情节简单,线索分明,我在教学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想象。这样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感悟故事里所寄托的寓意,收效不错!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归纳出伊索寓言的特点。更进一步要求,根据其特点,开动脑筋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来改写、续写、编写寓言。那就惟有老老实实、扎实实地做到“读书为本”。所以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道理的领悟。
通过品读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这样更感性一些,能上得更有语文味。在课堂评价语言上,我更注重了倾听和及时评价,更注重抓住细节,不同角度地评价。评价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减少了平日里比较随意的评价。
但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评价时候,教师先不发表意见,给出时空让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