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爱”与“责任”并存
发布时间:2017-09-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静

让“爱”与“责任”并存

——“三知”“四有”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近期,学校开展“三知”“四有”实践活动,“三知”即知法、知德、知责,“四有”即有信仰、有宗旨、有担当、有戒律,通过学习,我发现教师的工作就是“爱”与“责任” 并存的工作,只有处理好了“爱”与“责任”的关系,才能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爱是什么?我想,爱不是溺爱,不是放任不管。责任又是什么?责任也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虽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可毕竟“苦口”的良药难以令人下咽,往往达不到“利病”的目的。所以医药工作者制出糖衣片,“苦口”变“甜口”。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什么不能从中得到启示呢?教育者若对调皮的学生动不动就训,这样只能使学生口服,是压服,而不能心服。压服的结果是压而不服,产生逆反心理。只有使老师的“忠言”,学生不“逆耳”,才能乐于接受从而“利于行”。

事实证明,面对孩子的种种不尽如人意,表扬比批评更加有效。

班里的小雨不光反应特别慢,而且时时还会偷点懒,作业往往偷工减料,可是仔细观察,发现她特别会察言观色,她会时不时地在老师面前做点引起老师注意的举动:同学进食堂吃饭,她在前面为同学撩起门帘,方便同学进入;看到老师准备批作业了,她恰到好处地递上一支红笔……小欣是个马虎又拖拉的孩子,每天作业总是做到最后,作业本上的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可是,偶尔发现,她在做值日工作时也能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的。小洪近期常不完成作业,请家长来反映情况没用,几个任课老师轮番批评没用,可是那一次,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居然是班里第三个完成背书任务的。这些孩子有时让我们恨得牙痒痒的,但仔细观察,我们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值得肯定的点,把他们可恨的地方暂且放一放,把他们的闪光点放大再放大,找到一点就在班里大肆表扬,然后再巧妙地提出不足,提出老师的期望,我发现,这样的做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有时这种效果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我们的教育工作本身不就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吗?要相信,在反复中,孩子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所以,当我们想批评时,想一想,如何给我们的苦药包上糖衣,使我们的“良药”不再“苦口”,让我们的工作中多一份爱,这是我们的责任!

转眼,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脾气由当初的易怒、暴躁变得趋于平和,这是因为,我无时无刻不在反思,正是不断的反思才使我得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有人说,爱之深,恨之切,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觉得那都是为自己的简单、粗暴找理由。常常想到一个大家都熟知的陶行知先生和三颗糖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时时温习的教育范例:当孩子犯错时,先别急着发火,把火压一压,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

可惜,有时,众多与教育有些扯不上关系的琐事花去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加上职业的倦怠、自身的惰性等,众多因素挤占了我们观察学生、研制“糖衣”的时间,于是,对待学生方面,简单的方法,粗暴的态度又成了给学生的一剂“苦药”,理想的情况下也能“利于病”,但如果学生有了抵触,那就不仅不能“利病”,反而酿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知法、知德、知责有信仰、有宗旨、有担当、有戒律,处理好“爱”与“责任”的关系,做幸福而优秀的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塘桥街   联系电话:0519-8870144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203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