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理论的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学绝不能忽略理论对实践的支撑作用。教师作为专门职业需要专业引领,而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因此,阅读原著、钻研理论、撰写论文、申报课题绝不是可有可无,切不能看成是额外工作,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教育挑战,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充实我们的精神生命。当然,我们更不坐等一个“千真万确”的结论诞生,而应以满腔的热情担当起实践的重任,而不是坐而论道。
——选自陈克《新课程:一次后现代的检视》
课题研究需要专业的引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平时,自己的实践往往缺乏理论的指导,出现研究、实践“两张皮”,使得课题研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校课题组非常注重通过经常性的理论学习、课题沙龙等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本周二,学校还邀请愿教研室主任徐惠仁来我校对我们的主干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指导。戚伯萍校长和课题组的几位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了活动。
徐主任阅读了我校的课题方案后提出了方案内容、提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建议我们针对有效教学这一主题选好一个有新意的切入点,选好研究的“点”,以此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节。
然后,徐主任根据我校外地流动儿童较多,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特点,为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行动研究》这一研究主题,建议我们着力根据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通过学科教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徐主任还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思考、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最后,徐主任指出,为了使课题研究更为有效,可每个学期在每个学科中选择一两个专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围绕专题进行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创新。
指导过程中,徐主任还就老师们提出的困惑做了耐心的解答。专家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徐主任的一番高屋建瓴的指导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一番指导,更是提高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将认真钻研领会徐主任的指导意见,重新修改课题组的研究方案,且行且思,且思且行,让我们课题研究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