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式开展课题研究 全方位提升教师素养
--南塘桥小学举办“少教多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活动
为响应教育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的号召,提升教师的科研和教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于 2014年11月7日 举行《激发学生潜力·焕发课堂活力·彰显语文魅力——“少教多学”模式的课堂范例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
包晓燕 老师的《一路花香》,把我们引入了一个富有哲理意蕴的童话世界。 包 老师激情昂扬,首先设置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文中的角色扮演,在学生的角色扮演和不断地朗诵中,学生自行发现故事中的哲理意蕴,教师板书归纳。整个课堂趣味盎然,师生都颇为投入。
中午,“激发学生潜力·焕发课堂活力·彰显语文魅力—— “少教多学”模式的课堂范例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继续展开。我校陆校长以及 杨莉萍 老师就课堂教学探索及经验进行汇报。两位老师提出:语文组所有教师要秉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理念,力求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少教多学”是本次课题研究活动的主题,那么,如何理解“少教多学”?两位经验 丰富的 老师立足于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少教多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一、教师要多学;二、教师要思考自己是怎样学会语文的,并且研究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学习语文;三、教师不要吝惜时间,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读懂文章;四、教师要少说。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一、学生要多思考;二、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少说多写。当然,“少教多学”在充分尊重与肯定学生个性的同时,要明确给学生一个评判是非的标准。
思想决定出路,探索决定结果。老师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和课堂实践,尽心竭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真正使教学实了起来,课堂效率高了起来,师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了起来。塘桥语文教研组将继续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将研究推向深入,着力打造精品高效的语文教研组,致力于开创具有新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新局面。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供稿 撰稿:赵颖 摄影:赵颖 审核:杨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