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 爱能化解仇恨、包容异己、感化人心。爱能开拓胸襟,展露慈悲,温暖人间。 因为,爱有无穷的力量!
垂范后人。人若能去除私欲,看淡一切的名闻利养,必能乐在随缘自在中!
恒的推祟与敬仰。
其馨自溢。若苦苦追寻声名,无疑是缘木求鱼!
而尊人的胸襟,毕竟人生无常,惟有“和睦”才能恒久。
自己所拥有的,乐于与人分享,你将成为最富有之人!
优秀的表现时,应不吝给予最高的喝采!
重要的是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仅是仁慈、体贴、礼貌,同时也是尊重!夫妻之间,尢应如是。
※ 缺点,人皆有之;揭人缺失,扬人之恶,乃为人所不耻!
※ 瘾痛,虽是心中的伤痕;用爱,却足以疗伤止痛。爱之,当有疼惜之心,不 忍再见其受到伤害!
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不但能消弭敌意,同时也是化解对立、予以自新的最好方法!
※ 善良,能感化一切;扬恶,则令恶更加激烈。人虽无张扬恶事的意思,但却 很容易脱口说出。切记!少说一句,即可避免口过的伤害。
※ 谚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事传播迅烈,所造成的伤害,更是 无有边际。古者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来戒惕自己,实因口过之患、扬恶之害,足以酿造滔天大祸,不可不慎!
陈令其难堪。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光明、有黑暗,良师益友往往是支撑的力量,我们应当珍爱这份得之不易的友谊!
一生中难逢几位,肯面对面规过之友,犹要更加珍惜!
※ 义与利之间的取舍,往往是很难把关的。只有心地光明磊落,晓明义理之人, 才能大公无私,不为贪欲所迷惑。
※ 一切的苦难与祸害,莫不从贪欲中来。明了世间无常,一切了不可得的道理 后,自能轻松的放下一切。
细细地先问自己,有无危害到他人。
※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这一生有恩于我们,不知凡几。想想 父母养育之恩、国家赋予我们安定之恩、师长教诲之恩、众生努力生产之恩,这四种恩义,究竟我们感恩、回馈过多少呢?!
※ 当别人对我不好时,是否也曾想过,我亦曾欺负、刻薄于人。同样的道理, 在面对委屈、受侮之时,只有能完全放下怨恨的人,才能从中体悟包容宽恕的伟大!
言教远不如身教。
※ 古语:“仁者无敌”。故仁者必能爱人、宽人、容人、恕人。在上者,若能 体会属下之劳苦,常予勉励关怀,必能得其忠心。而严正,虽足以树立威势,倘过于严苛,那是最损德折福的,不可不慎!
※ 古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主人与部属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彼此 的信任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惟有如此才能和睦共事,成就永续的事业。
※ 以势服人,非真服;以理服人,方无言。尤其人在拥有权势之后,很容易迷 失方向,沉沦威权中。此刻,最易树立敌人而不知;当知,权势不当足以造作无边罪业,可不慎乎!
※ 人生境遇虽有不同,但努力向善又知勤学之人,往往能扭转劣势,创造自己 的命运。怕的是仗恃优越,浑浑噩噩不知努力,而虚度此生!
※ 芸芸众生中,平凡者居多,如何出类拔萃,非努力用功,无以致之!
※ 仁者所散发出的威仪,自有一股摄人的力量。那种发乎自然的敬畏,不是惧 怕,而是出自内心的折服与尊敬。
※ 美丽的言辞虽然好听,但未必能动人。而真心所流露的肺腑之言,却最能感 人。
※ 在生命中,可以不间断地陪伴我们走完人生的仁者――圣贤经典。因为它是 最真实的仁者,也是最永恒的仁者!
※ 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舞着我们学习的态度,应当每天 都要求进步,不可一日懈怠。因为“勤有功,戏无益”,更何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善知识、好老师犹如明镜、灯塔般,可以照见污垢、导引方向。勤照勤学, 不但德业涵养与日俱增、身心也益见清净。是故,老师、善知识,的确须臾不可离也!
※ 君子目光远大,小人视见短浅。有豁达开阔的胸襟,才有一番的作为,远离 小人,亲近仁者,这一生方不致于偏差。
※ 读书在求变化气质、明辨是非、成圣作贤。故贵在能依教奉行,落实于日常 生活中;倘非如是,则读书仅是得些知识、技能而已,与没有读书丝毫无别!
※ 务实学习的人,能得到真实的益处;好高骛远又不肯吃苦,只能永远沉醉在 梦想中!试看古今中外,凡成功者莫不历经千锤百链而后得!
※ 人皆向往优雅的气质,而气质的变化,其实来自于勤向圣贤的学习与薰陶。 古云:“好学近乎智”,智慧与性德的结合,即是美丽的气质。
※ 人生最可叹的是,随心所欲造了一身罪业,犹浑然不知,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而何以会如此,乃不读圣贤书之过!
※ 读书无有窍门,惟专心与勤学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