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开《从教走向学》这本书,就被书中提出的“我的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建立了关联;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建立了系统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什么方式方法落实了核心素养;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落实了核心素养;如何评估学生具有了核心素养?”这5个问题深深的触动。
全书共七章,从七个维度阐述了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在第一章节中,王春易老师从课程标准谈到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与课程标准对接,同时教学目标要定位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在第二章节中,讲解了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王春易老师肯定了课时教学的意义:有利于知识的落实;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有利于知识堂堂清,节节清;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依托于学科大概念,由于学科大概念的建构需要较长时间,学科大概念的理解需入,持久,课时教学难以形成学科大概念。在第三章节中,王老师鼓励读者要跳出点,聚焦学科大概念,因为零散的知识教学,容易忽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内在逻辑,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四章节: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书阐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高度依赖于教师,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主导实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评价。而学习目标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本书的第五章节,讲述了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需要通过真实的情节落实核心素养,设计核心任务,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实现教学目标。第六章节阐述了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利用各种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活动。第七章谈到了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评估过程中需要主要个体的差异性,同样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合理地设计出评估的广度及维度。
让我感悟最深的则是本书中的第四章节: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如果仅仅是教师清楚,没有从学生视角进行描述,没有转化为学生清楚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的实施必然更多地依赖教师的作用,依赖教师的设计和组织,依赖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师的依赖度较高,长此以往,学生思考探究、分析、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减弱。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就如同旅行知道了目的地,他们就可以自己设计行程。可以自己去,可以结伴行;可以乘高铁,可以自驾游。同理,只有知道了学习目标,学生才可以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控学习节奏。
再联想到我们数学组的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建构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在假期里,我还浏览了几篇与“深度学习”、“学习共同体”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都指出“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实现教学相长。”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中,很多笔者也提出首要工作就是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共同学习的目标与内容是什么。他们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明确学习任务、合理设置挑战性问题、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采取互助化学习、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等手段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假期里的阅读,自己有了很大的理论收获,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实践。由于经验限制,可能现在对这本书的理论理解还不是很深刻,甚至有点浅显,但是我们一直会边学边思,一直摸索前进!